切换到宽版
  • 1930阅读
  • 11回复

周勋初先生九十感言:艰辛与欢乐相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鱼翔浅底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8-04-15
从我来说,本职工作是教师,教好书是第一任务。大学教师应该不时提出新见,发表自己的心得,以期推动学术的发展,这得进行深入研究,因此我最看重的还是单篇论文。有些问题不是一篇文章可以解决,这得扩大篇幅,写成一本书。这些我都尝试了,觉得很自然。搞集体著作,从事古籍整理,却是事先没有想到过的。夤缘际会,先是裹挟到了运动中去,后来却成了专业人员,一切都很自然,可以说是与时代同步。这样看来,我这个人运气还好,还有那么一点适应能力,这也差堪自慰。心想大千世界,不可能完全按照你自己的期望提供一个个机会,不是得让外面的环境来适应你,你得适应这个环境。因此,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看来还是必要的,适应能力强,也就可以抓住更多发展机会。
离线鱼翔浅底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8-04-15
屈指算来,自小到老,几十个年头,可以说是备历艰辛。其间当然有欢乐,也有数不尽的困苦。从小学到初中,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家乡沧陷,初尝亡国奴的苦涩,因此对那些慷慨赴难以国牺牲的人备致敬仰,而对一些觍颜事敌的人,即使在某些方面有所成就,总是不敢恭维。高中阶段,抗战胜利,蒋介石凯旋而归,到上海时,万人集会,称之为民族英雄,然而三年内战,国民党迅速腐败,犹如昙花之一现。中国人民在历经磨难之后,终于迎来了新的政权。新中国建立初期,除旧布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希望,谁知极左思潮开始抬头,且愈演愈烈。反右派运动,严重动摇了知识份子 的信念,“大跃进”后陷入大饥荒,度过了三年艰难岁月。随之进行调查,国家好不容易出现了转机,孰料接踵而至的却是十年空前浩劫。像我这样一名微不足道的小知识份子,也成了革命对象。一些小将警告我,帽子拿在群众手里,意思是随时可以戴上;什么帽子,我不清楚。迟至本世纪初,一位外校的领导人偶然透露,上一世纪七十年代有些人确是已经把我存入了另档。幸亏历时不久,中国进入改革开放阶段,埋下的地雷还没有爆炸,危险似乎已经自然解决。

早在文改会工作阶段,有一位女同志对我说,单位里有两个人遇到什么事情总会有自己的看法,一个是倪海曙,一个就是我。当时听了也不以为意,事后想想确是隐藏着危险。政治运动之中,不能允许有独立思考,否则就是异端,自然会打入另册。几十年来运动不断,险象环生,只要一个门槛跨不过,也就可能粉身碎骨。知识份子命运的变化,还在于全国出现竞争势态。1984年时,修丽娟在法国得了一个自然科学大奖。邓小平讲话,全国要大胆提拔一些年轻人,不要再讲什么清规戒律,只要有特殊贡献,就应破格提拔。其时我在外地开会,耳闻如此,也不知底细,只是系里闻风而动,连忙开会进行选拔。据陈瘦竹先生事后告知,当时大家按照过去早就形成的规矩将固定下来的名单对号入座,除了个别人外,其他人都总嫌不合适,因为上面在“贡献”方面有明确的要求。最后有人说,拿周勋初出来对一对看,这时我的勤杂工身份又起了作用,因与同辈人相比,做过的事情还不算少,因此可以勉强对号入座。这时领导上只能打破常规了,因为其他高校都会有人上去,我系如果榜上无名,面子上太难看,也就把我报上去了。就这样,第一次打破常规,我以特批教授的名义占了一个先机,随后就有研究生院副院长的任命,命运也就平坦起来。尽管我不喜欢担任纯行政的职务,做了几年就辞职了,但以后做事也就不再动多掣肘,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展工作了。这是我中年以后最大的幸运,历经艰险,终于熬到最后,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

人的一生,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既不必为自己的点滴成就而自我陶醉,也不必故作谦虚而妄自菲薄。我应《古典文学知识》之邀,连续写下了二十篇治学经验谈,自知成就有限,不足供人仿效,况且时代不断变化,经验无法复制,只是提供大家参考一下而已。除了介绍个人的一些成果之外,还对当时的有些背景作了描述,附带介绍一些个人经历。知人论世,始能真正了解真实情况。读者阅读之时不知前因后果,则此成果的出现总觉突然,或许无从捉摸,终究隔了一层。

>原题《时来运转 圆满收场——长寿之乐》,载《古典文学知识》2014年第6期,为“周勋初治学经验谈”系列的最后一篇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