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813阅读
  • 16回复

皇帝儿子多被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山人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8-05-27
(萧大圜)幼而聪敏,神情俊悟。年四岁,能诵三都赋及孝经、论语。七岁居母丧,便有成人之性。梁大宝元年,封乐梁郡王,邑二千户,除宣惠将军、丹阳尹。属侯景肆虐,简文见弒,大圜潜遁获免。明年,景平,大圜归建康。时既丧乱之后,无所依托,乃寓居善觉佛寺。人有以告王僧辩者。僧辩乃给船饩,得往江陵。梁元帝见之甚悦,赐以越衫胡带等。改封晋熙郡王,邑二千户,除宁远将军、琅邪彭城二郡太守。
离线山人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8-05-27
  时梁元帝既有克复之功,而大圜兄汝南王大封等犹未通谒。梁元帝性既忌刻,甚恨望之。乃谓大圜曰 :“汝两兄久不出,汝可以意召之 。”大圜即日晓谕两兄,相继出谒,元帝乃安之。大圜以世多故,恐谗愬生焉,乃屏绝人事。门客左右不过三两人,不妄游狎。兄姊之间,止笺疏而已。恒以读诗、礼、书、易为事。元帝尝自问五经要事数十条,大圜辞约指明,应答无滞。元帝甚叹美之。因曰 :“昔河间好学,尔既有之,临淄好文,尔亦兼之。然有东平为善,弥高前载,吾重之爱之,尔当效焉 。”及于谨军至,元帝乃令大封充使请和,大圜副焉,其实质也。出至军所,信宿,元帝降。

离线山人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8-05-27
 魏恭帝二年,客长安,太祖以客礼待之。保定二年,诏曰:“梁汝南王萧大封、晋熙王萧大圜等,梁国子孙,宜存优礼,式遗茅土,寔允旧章。大封可封晋陵县公,大圜封始宁县公,邑各一千户 。”寻加大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并赐田宅、奴婢、牛马、粟帛等。俄而开麟趾殿,招集学士。大圜预焉。梁武帝集四十卷,简文集九十卷,各止一本,江陵平后,并藏秘合。大圜既入麟趾,方得见之。乃手写二集,一年并毕。识者称叹之。
离线山人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8-05-27

  大圜深信因果,心安闲放,并写下了《闲放之言》。
  建德四年,除滕王逌友。逌尝问大圜曰 :“吾闻湘东王作梁史,有之乎?余传乃可抑扬,帝纪奚若?隐则非实,记则攘羊。”对曰:“言者之妄也。如使有之,亦不足怪。昔汉明为世祖纪,章帝为显宗纪,殷鉴不远,足为成例。且君子之过,如日月之蚀,彰于四海,安得而隐之?如有不彰,亦安得而不隐?盖子为父隐,直在其中;讳国之恶,抑又礼也 。”逌乃大笑。
  其后大军东讨,攻拔晋州。或问大圜曰 :“齐遂克不?”对曰 :“高欢昔以晋州肇基伪迹,今本既拔矣,能无亡乎。所谓以此始者必以此终也 。”居数日,齐氏果灭。闻者以为知言。宣政元年,增邑通前二千二百户。隋开皇初,拜内史侍郎,出为西河郡守。寻卒。

离线山人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8-05-27
  大圜性好学,务于著述。撰梁旧事三十卷,寓记三卷、士丧仪注五卷、要决两卷,并文集二十卷。大封位至开府仪同三司。大象末,为陈州刺史。
离线山人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8-05-27
个人认为就萧大圜的生活经历而言他的隐居中既有趋利避害的因素,也有源远流长的中国隐逸文化的影子。
在中国历史上儒家一派,对社稷苍生的关怀之情往往是超越了个人的得失,当现实的社会政治与自己的理想不相契合又无力改变时,儒家并不提倡死扛,而是选择退隐,是一种被动退出选择;道家一派的隐逸则远离了社会价值的期许,更多的是精神层面上的追求,更强调珍视自我意识,是一种主动追求的归隐。
在中国漫长的隐居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儒道思想互补交融,追求山水之乐的隐逸生活跻身主流文化,成为读书人风雅清高的标志以及文人创作的重要题材,而那些志向高洁、飘然世外的隐逸者,更为世人所仰慕与尊敬。


离线山人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18-05-27
从身份上而言,萧大圜与身为皇子的胤禛是相似的,两人也同样得以善终,这在皇权争斗异常激烈的封建王朝是难得的。个人认为胤禛在继位前的参佛悟道,谨慎隐忍并不是一种伪装掩饰,而是一种真实的追求,既可趋利避害也是一种心中渴望田园生活的自然流露!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