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190阅读
  • 0回复

六朝入剡名士简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小马甲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6-02
                                          六朝入剡名士简介
作者: 唐樟

名士一称,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钱钟书《管锥篇》指出:“《礼记》之名士谓有名而不仕者,《史》《汉》之名士则谓有名而犹未仕者。至魏晋则凡得名早于得官者,虽已仕宦贵达,亦仍称名士,且浸假推及于著名之闻人,原意遂掩。”六朝名士实际已成“高士”“名人”的合称,包括三类人士:一是声名卓著,远播朝廷,不就征诏,隐居不仕的隐士高人;二是得名早于得官,或虽为高官而能清谈的闻人;三是除僧人外的地方著名人士,为众所重者。
        六朝时期是剡中文化大放异彩时期,也是剡中地域文明形成和发展中最重要的时期。六朝剡中文化,说到底是清谈与佛学碰撞融合的结果,是高僧和名士共同创造的。它寄托于灵山秀水之间,其核心地域在剡东,即今新昌县境内。这一时期的高僧活动,另有专文论述,本文试图就这一时期入剡名士作一简介。
        一、从入剡“十八高士名人”说起
         唐白居易作《沃洲山禅院记》,第一次系统地记录了六朝剡地人物盛况。文中对晋宋来剡高僧作了记述外,又记下了高士名人有:戴逵、王洽、刘恢、许元度、殷融、郄超、孙绰、桓彦表、王敬仁、何次道、王文度、谢长霞、袁彦伯、王濛、卫玠、谢万石、蔡叔子、王羲之,凡十八人或游焉。或止焉。这一串长长的名单包括高士与名人(简称名士)长久为后人所称道与传颂,今先简介如下:
        戴逵(?一396):字安道,少博学,好谈论,善属文,能鼓琴,工书画,雕塑尤精。永和初移家剡县。性高洁,谨度自处,以放达为非。太和中被征召,逃于吴。与吴内史王珣虎丘山游数旬,会稽内史谢玄请绝诏命,复返剡。卒子太元十一年(396)。今嵊县桃源乡有戴安道宅。刻留有王子猷雪夜访戴韵事。
       王洽:字敬和,导第三子,于诸子中最著名。王珣之父。累迁吴郡内史,为士民所怀,征拜中领军,寻加中书令。不拜,年二十六卒。
        刘恢:字道生,沛国人,识局明济,有文武才,为车骑司马,年三十六卒。王濛每称其思理淹通。或以为刘恢为刘(忄炎) 。(忄炎)字真长,沛国相人,少清雅标奇,与许询至友。曾以侍中为丹阳尹,《世说》或称刘尹。
        许元(玄)度:名询,穆帝时高阳人,父(日文),随中宗过江,迁会稽内史,因家山阴。有才藻,善属文,与孙绰并为一时文宗。托迹永兴西山(今萧山),萧然自致,曾于崇化寺造四层塔,“露盘,相轮乃是剡县飞来。”著有《许元度集》,叙支遁曰“支遁字道林,常隐剡东山,不游人事,好养鹰马而不乘放。”并载戴安道过遁墓而叹一事。询后入剡山莫知所止,或以为升仙。今嵊县金庭留有许氏裔孙。又有济度村,许家庙,传元度曾居此。
        殷融:字洪远,殷浩之叔父。兄羡,字洪乔,即殷浩父,“不为寄书郎”。离京次板桥浦,将托寄之书均投诸流水。融好老、易,饮酒善舞,终日啸咏。累迁吏部尚书,太常卿。融子师,即仲堪父,病虚悸,闻床下蚁斗,谓是牛斗。或以殷融为殷浩(?一361)。浩字渊源,识度清远,尤善玄言。与叔融俱好老、易。永和八年北伐为姚襄所败,十年(351)废为庶人,迁东阳信安县。终日书室作“咄咄怪事”。卒于隆和元年(361),一说为兴和三年(365)。
       郄超(336—377):字嘉宾,又字景兴。王羲之妻舅郄(忄音)之子。少有旷世之度,桓温辟为参军。太和五年(370)平寿春,劝桓温谋废立。年四十二,先(忄音)卒。戴逵来到剡为之起美宅。咸安元年(371)超来会稽探望父会稽内史(忄音),逢戴逵作会稽灵宝寺佛像成,曾同观迎木佛礼。
        孙绰(314—371):字兴公,太原郡人。居于会稽。游放山水十有余年,以文才称于时,作《天台山赋》,谓掷地当作金石声。迁散骑常侍领著作。尝游剡诸山,叹其佳绝。咸安元年(371)卒。年五十八。
        桓彦表:史实不明。
       王敬仁:名修。王濛子,小名苟子。明秀有美称,迁中军司马,未拜而卒,年二十四。
       何次道(292—346或曰?一344):名充。庐江人,思韵淹通,有文义才情。咸和三年(328)平苏峻后,出为会稽内史。王导薨,进尚书今加领军。建元元年(343)为骠骑将军,十月与支遁于吴县山下合八关斋。庾冰卒后专辅幼主,封都乡侯。永和二年(344)卒。
       王文度(?一375):名坦之,王述子。弱冠与部超俱有重名。简文崩,受遗诏与谢安共辅幼主。与支遁不相得,而与竺法师(当为竺潜,或以为竺法仰)交甚深,二人曾约先亡告幽明事。竺潜宁康二年先卒,曾梦告坦之,三年(375),坦之亦卒。
      谢长霞:《支遁传》及《王羲之传》作谢长遐,《剡录》作谢长度(朗)。长霞史实不明。长度名朗,小名胡儿,谢安次兄子。咏雪曰“撒盐空中差可拟”者是。家本上虞东山一带,仕至东阳太守。
       袁彦伯:名宏,小字虎。陈郡人,广有逸才,文章绝丽,曾倚马作露布。机捷辩速,自吏部即出为东阳郡,谢安赠以扇,应声对曰:“辄当奉杨仁风,慰彼黎庶”。合座叹其要捷。性直亮,故位不显。
       王濛(325—363):字仲祖,王敬仁父。美姿容,为人温润恬和,性和畅,与刘(忄炎)为简文入室之宾。女为哀帝后。累迁司徒左长史,人称王长史,卒年三十九。
       卫玠(286—312):字叔宝,祖瓘,司空录尚书事。玠长好玄理,终身不见喜怒之容。官太子洗马,永嘉四年(310)南至江夏,由豫章向建邺,京师人士闻其姿容、观者如堵。玠先有劳疾,从此遂甚,六年丧,葬豫章。卒时年二十七。时人谓“看煞卫玠”。
      谢万石(327—388):名石,谢安之弟,才气高俊,早知名,玄、琰破苻坚于淮淝,石为都督。以功迁尚书令,封南康公。太元十三年(388)卒,年六十二。《支遁传》记有遁辞哀帝出都,饯离于征虏亭,蔡子叔与谢安石争座事,谢安当时既有信招遁隐吴兴,送行者应为谢石。
      蔡子叔:名系,《世说》曰叔子,且谓与子叔同一人。司徒蔡谟第三子。有文理,少好学,有雅尚,仕至抚军长史。
      王羲之(303—361):王导从子。父旷。淮南太守,首创元帝渡江之议。后战败,不知下落。永昌二年(323),郗鉴拜领军将军,从合肥调建康,择二十一岁的王羲之为婿。永和六年(350)以护军出为右将军会稽内史。九年(353),会于兰亭。十一年(355)于父母墓前自誓弃官,与许询、孙绰、李充、支遁并居东土,与许迈(玄)共修服食,游名山不远千里。剡金庭有王羲之墓,剡东至今有其子王献之后裔。
        白居易《沃洲山禅院记》(下简称《沃洲记》)十八名士虽标以“晋宋以来”,而实全是东晋时人,寻其源,便不难发现实来自梁·慧皎《高僧传》。其卷四《支遁传》中记录与支遁交往的名人21人,除谢安、殷浩、刘系之三人外,即是《沃洲记》中所记18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有 12人连记在一起“王洽、刘恢……袁彦伯等并一代名流皆著尘外之狎”,也正是《沃洲记》中第二人王洽起至第十三人袁彦伯止的十二人名,一人不差,且顺序、名号也基本相同。《支遁传》记及卫玠是:“陈郡殷融尝与卫玠交。及见支遁,叹息以为重见若人。”只作比拟而已,《沃洲记》竟把卫玠也列入入剡十八人之中。卫玠卒于支遁出生前二年,剡地尚未开发,本无因入剡,倒是谢安家住上虞,常与王羲之、支遁游,颇多入剡机会、而十八人中却不列。还值得一提的是《沃洲记》十八人中竟有王洽、刘恢、殷融、桓彦表、王敬仁、王文度、谢长霞、袁彦伯、王濛、卫玠、蔡叔子等十一人未能找到确切资料可证明其曾入剡。《支遁传》所记可能是在京时的交往。
         十八人中有多人不一定入过剡,并非是说当时人剡名士不多,只是说这张名单非第一手资料,举焉不详。其实入剡名士远不止此。如举戴逵而不及雪夜访戴的王子猷及随戴居剡的二子勃、颙。
        举作过会稽内史的何次道(充),而遗曾任剡令的李弘度(充)等等。《沃洲山禅院记》记有(太和)“六年夏(832)寂然遣门徒僧常贽,自剡抵洛,持书与图,请从叔乐天乞为禅院记”。可见白居易著文在洛阳,根据的资料是白寂然送去的图和文。太和去六朝已200余年,沃洲事迹寂然亦难以周知。十八名士之说虽有一定影响,但未必是信史。
          二、《剡录》、《世说新语》、《建康实录》等对六朝入剡人士补记
        南宋高似孙作《剡录》,卷三为“先贤传”列“人士”目,记载三十五人。除唐代四人外,晋宋六朝为三十一人。十八名士中除卫玠、桓彦表、谢长霞三人外收录十五人,显系受《沃洲记》影响,但也显示了新的看法。补记者都入剡有据。另补充的东晋有谢敷、谢奕、李弘度、戴勃、戴颙、阮裕、阮佣、阮万龄、王徽之、谢玄、谢朗等十一人而扩展至二十六人,又记宋、齐、梁时人士孔淳之、谢灵运、孔稚圭、张嵊、朱士明等五人,更有“仙道”如刘晨、阮肇、葛洪、褚伯玉、赵广信、孙韬、顾欢等隐士式人物七人,总计达三十八人,今将补录人士(十八名士中人外)简介如下:
          [人士目]
         谢敷:字庆绪,会稽人,哀帝时在世,澄清寡欲,入太平山十余年,以母老还南山若耶中,会稽内史郄(忄音)表之,征博士,不就。初,月犯少微,占者以隐士当之。戴安道有美才,时人惜之,俄而敷死。
         谢奕:字无奕。陈郡阳夏人,谢安从兄,少有器鉴,辟太尉掾,作剡令,累迁豫州刺史。        李充:字弘度,江夏鄂人,太宁间在世,初辟丞相掾记室参军。
以贫求剡县令,迁大著作,中书郎。
        戴勃、戴颙:戴安道两子,世居剡下,均善琴。勃早卒。颙更善雕塑,后游桐庐,出居吴下,元嘉中召不就,元嘉十八年卒,卒葬剡,享年六十四岁。嵊城北一里有戴颙墓。嘉定八年,县令史安之重建墓亭。
         阮裕、阮佣、阮万龄:裕字思旷,陈留尉氏人,少有德行,淹通有理识,居会稽剡县,在东山萧然无事,常内足于怀。除东阳太守。征侍中,不就,终日静默,物自宗焉。卒年六十一,葬剡山。阮佣,裕长子,仕至州主簿。阮万龄,裕之孙,少知名,家在剡县,宋永初末(422)自恃中解职东归。
         王徽之:字子猷,羲之子。性卓荦不羁。为恒温参军,尝居山阴,夜雪初霁,月色清朗,四望皎然,忽忆戴逵,逐时在剡,便夜乘小舟访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曰:“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今嵊县艇湖即子猷回舟处。
       谢玄(343—388):字幼度。奕第三子。神理明俊,善微言,与从兄朗俱为叔父谢安所重。以淝水破苻坚功封康乐公。安薨后以疾辞,授散骑常侍会稽内史,居始宁县嶀山东北太康湖。卒葬始宁。曾为车骑将军,人称谢车骑。
       谢朗:字长度,小名胡儿。安次兄据长子。文义艳发,名亚于玄。仕至东阳太守。
       孔淳之:字彦深,鲁人,少高尚,居剡。好山水,每游必穷幽峻,或旬日忘归。遇剡葛岘山高僧竺法崇,遂停三年。元嘉初征为散骑常侍,乃逃于上虞界中,莫知所在。
       谢灵运(385—433):小名客儿,陈郡阳夏人,移籍会稽。谢玄之孙。幼慧,善属文,举笔立成。袭祖玄爵康乐公,入宋降为侯。曾由始宁南山开道直至临海,过天姥山。有“朝发清溪阴,晚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之句。年四十九被杀于广州。
        孔稚圭(447一501):字德璋,山阴人,早立名誉,风韵清疏,好文咏,盛营山水,不乐世务。征侍中,不行,又拜詹事。入剡从褚伯玉受道,伯玉死,为于太平馆立碑,尝作《北山移文》以刺周颙出仕        张嵊:剡令稷之子。生于嵊亭,因名。字四山,雅有志操,能清言,起家秘书郎。累迁湘东王长史,侯景围建邺,军败死节,元帝追赠侍中,开府仪同三司。溢忠贞。
         朱士明:剡人。齐时举茂才,梁天监初授儒林博士,除吏部尚书,封汉昌侯。
        〔仙道目〕
       刘晨星、阮肇:剡县人,汉明帝永平十五年采药天台山,迷途。逢二女,留宿半年,天气常如二三月。求归甚切,女送别,还乡验得七代子孙。今天姥山北麓有刘门坞、惆怅溪,传为刘阮重访仙姬处。晋太康八年,失二公所在。
       葛洪(284—364):字稚川,自号抱朴子。葛玄重孙。好神仙导养。咸和初,选散骑长侍,辞。以交趾出丹砂,求为勾漏令。炼丹罗浮山。卒年八十一。上虞兰穹山,稚川所栖也。剡有仙翁丹井、石梯、钓鱼台,稚川亦至焉。
       褚伯玉:字元璩,钱塘人。少有隐操。年十八,逃婚往居剡瀑布山三十年,隔绝人物。宋孝建二年(455)召聘,不就。齐高帝即,手诏吴会二郡以礼迎遣,辞疾而归。敕于剡白石山立太平馆舍之。
卒年八十六。常居一楼,卒葬楼所。
       赵广信:阳城人。魏末,入剡小白山,受李法成服气法,又受师左军守元中之道。内见五脏彻视法。七八十年卖药人间。或曰白日升天。山中有赵广信丹井。
       孙韬:字文藏,会稽剡人。入山师潘四明参受真法。
       顾欢(420—438):字景怡,隐剡山,授徒近百人。好服食。山阴白石村多邪病,欢为讲老子,皆愈。齐高帝辅政,征扬州主簿。践阼乃至,称山谷臣,进《政纲》一卷。东归,赐麈尾素琴。年六十四,卒于剡山。
        《剡录》补记的六朝在剡人士比《沃洲记》要平实得多,基本上是三类情况;
        一类是长期隐居于剡或一度定居于剡,家于剡者。如戴逵父子、阮裕祖孙、谢敷、孔淳之、孔稚圭、朱士明、赵广信、孙韬、顾欢、刘晨、阮肇等。
        一类是家在会稽郡内常有机会入剡者,如谢氏家族,王徽之等。
        一类是仕宦会稽郡或剡县的,如李充、周颙、张嵊等。
        这些人士的事迹在正史及《世说新语》《建康实录》等书中都是有案可查的。
        《沃洲记》与《剡录》所录六朝入剡人士固然已是不少,细考也有遗漏,今将较为重要的补充如下:
       王珣:字元琳,丞相导之孙,王洽之子。少以清秀称。,太元中曾为吴内史。宁康二年,竺潜卒于剡山。是年王珣曾礼支遁墓,有《(支遁)法师墓下诗序》曰:“余以宁康二年命驾至石城山,即法师之丘也。”可见曾入剡。(见《世说·伤逝》)       周翼:字飞卿,陈郡人,郄鉴外甥。咸康五年,部公亡,翼为剡令,解职归,心丧三年。历青州刺史,少府卿,年六十四而卒。(见《世说·德行》)
        刘勰(465—532):字彦知,东莞莒人,早孤,依定林寺僧祐,博通经论,为文长于佛理,都下寺塔及名僧碑志必请勰为文。有《文心雕龙》传世。梁天监十五年(516)僧祐造石城石弥勒像成,勰为作《建安王造造剡石城寺石像碑》。文中记述石城景色宛如亲历,当来石城撰文。
       王操之:字子重,羲之子,徙居剡之金庭,历侍中尚书,晚年家居,徜徉山水。今王氏之居孝嘉乡者,皆其裔也。
       王弘之:字方平。性好山水,病归,家在会稽上虞。始宁、沃洲有佳山水,弘之又依岩作室,谢灵运,颜彦之并相钦敬焉。元嘉四年卒。
       王镇之:字伯重,祖耆之,位中书郎,父随之。镇之初为上虞令、剡令,有清绩,能名,迁广州刺史,后至礼部尚书。(上二条均见《建康实录》)
       周顒:字彦伦,宋元徽时在世。长于佛理,初隐钟山,元徽时出为剡令,有恩惠,百姓思之。中途易志,隐居不终,孔稚圭作《北山移文》讥之。
        三、名士活动对剡中地域文明的影响
         剡中名士荟萃,使地域文明大放异彩。简言之,其影响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清谈与佛道时尚的结合融和,推动了人物绘画、佛像雕塑艺术上的革新。东晋随着佛教传入,佛像绘塑亦大量兴起。当时杰出的雕塑艺术家戴逵、戴顒父子就来剡中定居。《宋书》载戴逵曾为会稽山阴灵宝寺作木雕无量寿佛及胁侍菩萨,隐于幕后听取意见,三年始成。“自汉世始有佛像,形制未工,戴逵特善其事,顒亦参焉。”《图画见闻志》记的是“盖西国所称,仿佛其真,今之仪相,始之晋戴逵,刻制梵像欲人生敬,时颇有损益也。”可见是戴顒把当时清谈中重人物气质的风气注入了原来的只求写实以形似为尚的佛像中,形成了“欲人生敬”的艺术造形。对后世绘塑艺术起了极大的影响。其子顒诊治宋世子所铸瓦官寺丈六铜像,以为“非面瘦,乃胛臂肥尔,乃减臂胛,瘦患即除。”这一认识无疑对稍后石城僧护、僧祐造像中的“目准心计’的施工指导思想是一有力的启示。
        二、灵山秀水孕育下,文学上启了山水诗派的先河。山水诗派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流派,它滥觞于东晋时期,晋僧支遁开其端,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山水诗派的先驱,也是这一流派中的极其重要的人物,支、谢恰恰是活动于剡中一带的人物。灵运家始宁,原是剡地一部分。其许多写山水的作品都与剡中山水有关。如孙绰的《天台山赋》、谢灵运的《山居赋》就是描写剡地风光的代表作,其《登临海峤初发强中作》就写了剡溪天姥风光。
         三、推动了灵山秀水的开发,诸多名士的入剡使灵山秀水得到开发而广为人知。谢灵运开通了天姥山道,使天姥闻于朝廷,图于团扇,刘晨阮肇的隐刘门使寻仙访道者得识沃洲。王子猷雪夜访戴被传为千古韵事,送至引动了唐代大批诗人“自爱名山人剡中”。剡中成为旅游胜地。
        由于以上几方面的影响深远,人剡名士更为人们欣羡,向往。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