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231阅读
  • 1回复

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第十九屆年會暨唐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氧吧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8-21


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第十九屆年會暨唐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詞


   尊敬的陳伯海先生,尊敬的陳允吉先生,各位學者、各位來賓:
      
上午好!
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第十九屆年會暨唐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經過近兩年的籌備,今天順利召開。參加本次會議的有來自日本、韓國、新加坡、美國和中國香港、澳門、臺灣、大陸的學者193人,會議收到學術論文185篇。參會學者許多是多年的老朋友,田安先生好像是首次預會。川合先生本以為是首次來,前天告訴我1982年他以南開大學留學生身份參了首屆年會。更多是首次參會的年輕人。請允許我代表主辦方中國唐代文學學會,承辦方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對所有參加本次會議的學者,表示熱烈的歡迎!說上面這句話我感到極大榮幸。上海和本校的諸多前輩和同仁,一直希望在上海召開這樣的會議,今天終于實現。上海師範大學唐詩学研究中心參與協辦,切實支持。上海主要學術文化單位代表學者也來得很多。我想特別說明的是,本校校系領導積極支持本次會議,查屏球教授全力承擔會務,參與會務同學提前半個月返校幫忙,張思茗、楊碧海、何安平、陸穎瑤、王燁同學幾乎整個暑假都在忙會務,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謝!
上海是近代勃興的國際大都會,所有人都熟悉,不需要我介紹。我想告訴各位的是,唐代沒有上海,但上海曾有唐詩。會昌年間蜀僧德誠,俗稱華亭和尚或船子和尚,生活在上海南郊松江到朱涇一帶,留下一卷唐詩,名篇有“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纔動萬波隨。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在漁人生涯中體會禪妙,末句寫景如畫,意味無窮。“心蕩蕩,笑怡怡,長道無人畫得伊”,“香象子,大龍兒,甚麽波濤颺得伊”,讓我們聽到唐代的上海話。唐末大詩人皮日休、陸龜蒙是否到過上海,還有待查證,皮有詩云“全吳臨巨溟,百里到滬瀆。”(《吳中苦雨因書一百韻寄魯望》)上海簡稱是滬,兩人都有詩詠這種漁具,陸龜蒙特別解釋:“列竹於海澨曰滬,吳之滬瀆是也。”近代以來,上海一直是唐代文學研究的重鎮,胡適生於斯,魯迅終于此,衆多大家留下傑出著作。本系前輩,有通人而偶及治唐者,若郭紹虞先生講吳體,朱東潤先生傳杜甫,劉大傑先生講李白天才縱肆,章培恆先生講李白家室隱情,顧易生先生以顧況後裔而解說唐詩,王水照先生說唐詩繁榮原因,皆獨具心解,久成典範。專詣有唐如王運熙先生和今天在座的陳允吉先生,都是本學會的創會元老,王先生的李白與唐詩唐文研究,陳先生之唐音佛教研究,皆代表當代學術高水平。我與今天在會的各位更後出道同仁,既瞠乎前輩之傑作欽仰無已,更希望體會前輩之精神而各成格局。努力多年,是否合格,還有待評說。今次會議,更是我們學習提昇的好機會,希望到會的所有中外學人,對我們的工作多多給以批評賜教,并在今後保持交流,共同發展。
中國唐代文學學會成立已經36年。最初十年是蕭滌非先生和程千帆先生任會長,奠定基礎,確立典型。傅璇琮先生任會長16年,艱難維持,穩步發展。我忝任已經十年。十年前我年資稍遜,應該由董乃斌先生、葛曉音先生等這一輩來接棒。承各位謙退,支持我接任,得各位同仁支持,維持至今,既心存感激,也有些感慨。歲月如流,學術的世代交替如此急遽。兩年多前傅先生離我們而去,上次年會曾作悼念。去年初,霍松林先生與世長辭。霍先生是本學會創會元老,是享譽海內外的唐文學研究一代宗師,著作眾多,門牆莊嚴,發為吟詠,足成典型。他的道德文章,將為我們所銘記。今年五月,曾任本會副會長和上海古籍出版社總編輯的趙昌平先生又倉卒離別。猶記1990年在南京夫子廟,江蘇古籍出版社約他寫《唐詩史》,他所談從唐詩詩體變化和內在辭章、節奏、技法、情韻諸端演進寫作的構想,真不同凡響。他為唐詩研究和普及所作建樹,為古籍出版所作貢獻,也当銘記。我在這裏還愿特別說到,在八月上海書展期間舉辦唐代文學年會,是曾擔任上海版協理事長的趙先生多年願望,今天開會他已經不在,更使我們感到傷感。上海古籍出版社高克勤先生特別送給會議一些書展門票,請各位協調時間,盡量去看看。我還想特別提到去年九月去世的臺灣大學楊承祖先生。楊先生專治元結與張九齡,學風樸實,多有創獲。更難能的是,他是率臺灣學者團參加1990年第五屆本會年會的團長,為兩岸學術交流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离线氧吧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8-21
本次年會是本學會成立以來參會學者人數最多的一次,超過了我們的接待能力,因此而分住三處,分成五組,安排不周,請各位諒察。我們理解,學會是學術交流的平臺,一些年輕學者樂於參與,精神可嘉,我們對參會條件也有所放寬。初步翻檢論文集,覺得普遍學風踏實,努力求新,確保了本次會議的品質。本次年會特設五十歲以下學者論文評優環節,着眼於發現新人,鼓勵競優。這一設想得翁洪武基金會的支持,謹表感謝!近年參與多次年輕學者的讀書會與研究班,為各位的探求精神而感動。一些年輕學人提出新的研究範式和思路,徵求我的意見。我作為會長能說的是,本學會一直鼓勵學術多元創新,兼收并取,尊重傳統,支持探索。1986年洛陽年會上,程千帆先生參加新方法青年座談會發言,說你們所講,有些我聽得懂,有些聽不懂,無論如何,總要拿出具體個案研究來說話。我坐他身邊,記憶猶新。我之治學一直很傳統,近年頗有改變,總因記得許多前輩的教言。在我個人的立場,很讚同葛曉音教授最近所講學術研究應以閱讀作品為起點的見解,也讚同許多學者堅持文學本位的立場,我稍有不同的見解是,文學是人生的記錄,所有在唐朝鮮活的生命和他們的喜怒哀樂,至今仍能使我們感動,這就是唐文學的魅力。對于研究者來說,我主張無分文史,無分內外,無分宏微,無分考論,無分新舊,惟文獻有據、見解獨到是求。更具體地說,一方面我們看到前輩成就之如山如壑,變化風雲,門徑森嚴,突破為難,另一方面也應該看到,當代新文獻奔湧而出,新手段遠非前輩可想及,新視野打開無數前人沒有涉及的新課題,新方法更讓我們掌握無數新的法門,條條大路都是通莊。我始終堅信,新一代學者中必會出現新的學術大師。我漸老去,我希望學會的責任應盡快交給更年輕的學者。
在此也表達一些謝意。廣西師大出版社連續近30年出版本學會的兩個刊物,本次會前及時印出了最新的兩冊《年鑑》,新一期《唐代文學研究》稍晚可出,責編劉宏勝先生來到會場,謝謝你的付出,也請代我們向出版社領導致以謝意。吳相洲教授改職廣州大學後,《年鑑》仍由他和郭麗副教授負責,參與編寫的學人也都各盡責任。學會秘書處在李浩教授領導下,工作卓有成效,近期的學會年檢與祕書處日常事務比較繁劇,今晚理事會會向各位匯報。承上海古籍出版社高克勤社長的大力支持,和劉賽、彭華責編的努力,拙著《唐詩求是》得以在會前印出,送呈各位學者賜教。在此也一並致謝!
這幾天正是上海最高溫悶熱的時候。請各位外出必帶雨傘,晴則遮陽,雨則防淋。會場有些變化和分散,除了稍遠的財大豪生酒店,一般不安排車輛接送。因值假期,學校安檢嚴格,請各位隨時帶好會議證件。所有招待欠慮之處,謹此先致歉意!也祝所有參會學者交流學術,增進友誼,身體健康,心情愉快!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